close

三歲的芃皮姐姐,與爸比在台大校園賞花~~
 
 

三歲的翰寶底迪,和九歲的芃皮姐姐

俗話說:第一胎照書養,第二胎照豬養。這句話用在我們家兩個小孩的教養,真是再貼切不過了!!
 
話說芃皮姐姐剛出生時,媽媽我空有知識沒有常識,一整個手忙腳亂,還常常拿自己小孩來做做嬰兒常見的反射;看到黑影就開槍,Fever時從UTI 想到meningitis,結果卻只是玫瑰疹......原來,懂得多也容易想得多,大部份都是自己嚇自己!! 隨著孩子的成長,忙碌的爸爸也抽空OFF,每週一天早上帶著姐姐去開拓社交圈;這一上就從2歲上到了6歲,風雨無阻地完成了美育奧福音樂課。除了音樂課外,藍天舞集的舞蹈課,窩心畫室的兒童塗鴉,甚至還去學了圍棋來訓練姐姐的耐心;用意並不是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,只是想打開孩子的眼界,讓她能多方嘗試,找到自己的喜好和興趣。

或許是溫吞的個性使然,姐姐對課外的安排並不排斥,卻也沒有顯露太大的興趣。彷彿只是填滿課餘時間,多交了一些朋友罷了~~ 雖然大人們主觀地認為這些課外學習是輕鬆有趣的,但從小地方不難感受到身為老大,自我要求完美的壓力:畫圖時沒塗好顏色就重畫一張,練琴過不了瓶頸就沮喪萬分......我想,當專注力都在一個孩子身上時,應該也無意間透露出期待成龍成鳳的想法,易感好勝的孩子也開始苛求起自己,往完美的路上走去。 

小一時翰寶弟弟出生,全家人的重心轉換到愛啼哭寶寶身上,頓失關心的姐姐就像從雲端跌落到谷底,被要求要"像個姐姐"。可心裏卻還藏著小女孩的無助,總是渴望著媽媽能像以前那樣,全心全意地照顧她。雖然很努力的做,但真的很難達到媽媽設下的標準,有一陣子,姐姐其實是很不開心地過日子,學業表現也起伏不定,總是畏縮著像個小媳婦般......
幸好在挨過那段沒日沒夜的日子後,慢慢地花了一些時間修復和姐姐的關係,而芃皮也透過付出努力贏得勝利,漸漸找回了自信心。
 
再回頭來看看弟弟翰寶,截至目前為止,除了提早上了幼稚園小班,什麼課外學習也沒上過。

就跟一般人認知的小男孩一樣---活潑好動,完全靜不下來聽完一本繪本,很多從姐姐小時候傳下來pop-up的書,不是斷了手就是缺了腳,每天都得拿著膠帶修補破損的書籍。所以翰寶3歲前,只要天氣良好,身體狀況OK,到公園去消耗體力就是每天的例行公事。至於讀書認字,就拋諸腦後了吧~~

不知從何時開始,翰寶漸漸地對書裡面的東西開始感興趣了?! 想到的時候就會找一本書,跟前跟後地要你唸給他聽;出門時看到紅綠燈,也可以站在一旁等燈紅又燈綠,看看來往行人和車輛怎麼通過。最愛的就是鐵路平交道了!! 叮叮咚咚柵欄降下,火車通過後又緩慢升起,翰寶對這類的交通規則非常喜愛,百看不厭呢~~
或許是因為所有的學習都出自於自發的求知慾,翰寶的學習顯得相當快樂,而且也不害羞。還沒上小班之前,一度被我認為可能有過動的傾向,沒想到在學校被老師誇讚說是上課最專心的孩子!! 大大地印證了孩子在家裏和學校真的是不可同一而喻,在家裏的懶散狀況真的只是因為學校生活太ㄍㄧㄥ了,回家後大鬆懈,嬰兒自我發作了啦~~

從照顧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,慢慢瞭解因材施教的道理。也才知道接受孩子本來的面貌,隨著孩子的成長再慢慢打開他的眼界,讓他自己去發掘自己的潛能。這些,也是透過教養姐姐的挫敗,才領悟到的重點。沒有一種教養方式是完美無缺的,也沒有一種教育模式是適合所有小孩的,以愛和關懷當基礎,針對自己孩子的狀況不斷修正,這才是為人父母應有的態度和責任!!

我自認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,愛的教育在我們家其實是天方夜譚。情緒來了拿棍子打人,孩子的哭鬧聲,各式各樣的鬧劇也常常在我們家上演著.......但是透過每天長時間的陪伴,孩子們可以體會爸爸媽媽疼愛寶貝們的心情,不只是假日帶出門去玩,或是到百貨公司買玩具那麼膚淺;而是快樂時心情有人分享,難過悲傷時有人能夠依靠傾吐,放學回家有熟悉的媽媽味晚餐,遇到問題也有人能伸出援手幫忙。

我想,這就是我想營造的親子關係:雖不完美但很溫暖;家,是永遠不變的避風港!!

讓我們一起為愛而努力吧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